热门搜索:上海旅游 美女 上海国旅 2022世界杯 奥运会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娱乐频道 >> 综艺快报 >> 内容

“最强音”导师净说外行话 观众质疑缺乏专业性(2)

时间:2013-05-06 09:29:34

湖南卫视曾对《中国最强音》四位导师的定位有过一番描述,其中对罗大佑的定位是“专业标准,品质门槛”。作为专业把关人,罗大佑确实不止一次在其他导师都说“yes”的时候自己说了“no”,可他给出的理由却往往没那么专业。比如他曾多次以“上海是一个大都会”的理由淘汰掉选手,而在给予某位选手好评的时候,他给出的评语则是“在上海演出的时候给我们这样的感情,这样的感动,非常好。”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逻辑,观众们纷纷表示没听明白。

有点儿率性的判断,是《中国最强音》四位导师留给观众的主要印象。陈奕迅最常用的词语是“打动”,听重庆小伙儿夏雨(微博)(微信号:xiayu1028) 唱完《给自己的歌》,他的评语是“其实你唱歌的时候还是会打动到我的,我感受到了你的情绪。”章子怡更感性,因为选手李佳薇演唱的《回家》“很替女孩儿提气”,她毅然给了“yes”。而郑钧在听完选手秦妮的《跟往事干杯》后,给出的评语则是:“完全发自内心的声音没有好坏,没法判断。”

据统计,在一个半小时的节目中,“我很喜欢”或者“我喜欢你”这样直白的表达,出现了近20次。虽然这四位导师一直在反复强调“真诚”和“感动”,但在一些观众看来,每个人都会“喜欢”一些歌曲或歌手,也能够因为“真诚”而被“感动”,可节目中的导师似乎应该做出一些更为专业的事情。不过,令人遗憾的是,导师们似乎都在刻意回避“唱功”和“技巧”,自始至终都没体现出其专业素养。

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常江说,虽然四位导师给《中国最强音》带来了很多感性的体悟,但真正关注这档节目的音乐发烧友们,经过《超级女声》、《中国好声音》(微博)和《我是歌手》(观看)等节目一轮又一轮的洗礼,他们更希望看到高水准的选手,听到高水平的演唱,而导师们这些试图提供心灵慰藉的话语,其实并没有多少意义。

作者:佚名 来源:京报网-北京日报
相关文章
  • 没有相关文章
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西财简介 | 服务条款 | 法律版权 | 广告服务 | 在线留言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  • 西财网(www.xc07.com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,不代表西财网观点|如有侵犯到您权利,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
    请使用1024*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[苏ICP备17009344号]